close

  每天接聽幾十個來自風投和券商打來瞭解公司狀況、行業情況,尋求合作的電話,已經成為中海陽董事會秘書的一項主要工作,可要擱在中海陽2010年在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以下通稱“新三板”)掛牌前,這項工作任務可要輕鬆得多。
  這,就是“新三板”的魔力。
  中海陽從一個成立時收入不過百萬元的公司,至今年收入達十餘億元,成了名符其實的“高投資、高回報”企業,“新三板”功不可沒。中海陽201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達4.07億元,凈利潤2162萬元,資產總額18億元;已有發明專利60多項,累計裝機容量為350兆瓦,綜合實力在同行業內位居前列。
  企業謀轉型 資金卡脖子
  聞名於世的八達嶺長城腳下,一位守望者遠遠地望著長城——身高119米的“小蠻腰”集熱塔,在“裙擺”周圍的地面上,鋪設著100組反光定日鏡,這些定日鏡猶如一百顆耀眼的巨型鑽石,把太陽光反射到集熱塔上的集熱器里。在這些熠熠反光的定日鏡包圍中,一組百米長的槽式光熱發電設備,以其6米多的身高鶴立雞群,弧形的反射面如同把錶面水平的定日鏡用力彎成了C字形。
  與市民常見的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儲存能量。趕上雷陣雨,光伏只能停產,熱電站卻可以利用儲存的能量持續發電。
  這種在國內方興未艾的槽式光熱發電設備,已經成為中海陽當下的主攻方向。
  在企業的檔案櫃里,整整齊齊碼放著其成立8年來參與的所有太陽能發電項目。從上往下看,頭一層放的是槽式光熱發電站這樣的“高大上”項目,投資數額動輒數以億計,光是一份規劃項目書就好幾百頁;往下一層,是中海陽最近幾年在國內乾過的光伏發電項目,投資規模都是以千萬元級為門檻;最下麵的一層,是公司業務剛起步時接的單子,例如新農村建設中的太陽能路燈項目,資金需求量不算太大。
  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回憶,2005年,中海陽剛成立。對於一家以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作為切入點的民營企業而言,要進軍資金技術密集型的能源行業,資金保障是其中重要一環。國家對太陽能行業的產業政策陸續出台,面對良好的市場機遇,亟須資金註入,怎麼辦?
  “那時候光伏電站政策剛剛出台,按照我們的評估,每個項目都要上億元才能做下來,為了確保公司能夠順利承接電站項目,資金保障成了核心。”一位公司高管說。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那陣子,幾乎所有公司高管,每天上班的主要工作就是挨家跟銀行談,約機構談,可那時的中海陽一沒自有用地,二沒大型固定資產,還不足以說服銀行、投資機構來合作。碰壁,是常有的事兒。
  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互動
  “你們符合在‘新三板’掛牌的條件,掛牌後最重要的是可以實施定向發行,企業又多了一個融資渠道。”2009年,公司董事長薛黎明在別人的推介下頭一次聽到“新三板”這三個字,他眼前一亮。
  利用“新三板”這個平臺,可以進行公開掛牌、股權融資,進而籌集資金,將是比從銀行融資更便捷、更優惠的途徑。
  “新三板”市場,即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目前已經擴展到全國,當時是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公司除主板以外可以進行股權融資的一條最佳通道。
  這個看似偶然的機遇,讓中海陽抓住了:2009年完成公司股改,次年3月就在“新三板”掛牌,6月啟動第一輪定向發行,籌來1.125億元,使得公司當時著急的發展資金問題迎刃而解。
  中海陽業務順利轉型獲得的第一桶金,也迅速反哺了資本市場。
  2010年12月28日上午9時43分,中海陽成交3.5萬股,成交價格為30.58元/股,涉及金額107萬元。這是該股登陸新三板之後,股價首次突破30元。同年11月,中海陽再次推出了定向增發計劃,擬以21.2元/股募集資金2.12億元,這一價格對應2009年市盈率達到84.8倍。對比7月份以9元/股的價格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125億元——時隔僅4個月,中海陽定向增發價格上升了1倍多。
  “一開始,我們也不知道掛牌後市場反應會怎麼樣,心裡沒什麼底。但事實上,掛牌後的那段時間里,越來越多的優質投資機構主動找到我們,希望在項目拓展、企業發展等領域尋求合作機會,共同發展太陽能發電產業。那時我們就知道,這個平臺幫上忙了。”薛黎明說。
  引資、引智“兩步並作一步走”
  中海陽成功借力“新三板”,也讓銀行另眼相看。到2010年四季度,已經成為銀行的AAA級信用客戶。
  這時,公司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
  “光熱電站?跟太陽能熱水器有關係嗎?”酒香也怕巷子深,彼時的國內金融機構負責人基本不知“光熱電站”為何物,而中海陽也希望在引進資金的同時,還能找到一批“高參”,此時的融資目光再次鎖定在“新三板”的定向發行業務。
  “通過定向發行,不僅找到了資金,更重要的是藉機找到一批有益的發展合作者。”薛黎明說,從提出申請到定向增發成功,時間只用了不到四個月。
  2010年11月,中海陽啟動了第二次定向發行,成功找到了一批戰略投資者,共募集資金2.12億元,全部用於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系統項目。
  2011年7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將太陽能光熱發電列為新能源首條,中海陽的戰略佈局踩上了中國產業政策的點。
  截至2013年11月,中海陽利用“新三板”平臺進行的定向發行和私募債累計募集資金4.881億元,為公司的高速穩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利用“新三板”平臺,引資、引智這兩步,得以並作一步走。
  目前,中海陽光熱項目生產基地已在成都建成投產,建成了國內首條具備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全自動化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生產線。
  而在“全國股轉系統”正式註冊成立的短短一年間,在“股轉系統平臺”掛牌的企業已達358家之多,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現在,很多小微企業掌門人對“新三板”有非常直白、形象的描述:“比創業板還要創業板,會為中小企業註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對那些在發展初期遭遇融資難的潛力型中小企業來說,更是雪中送炭。”  (原標題:“新三板”助企業突破瓶頸再升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q36kqjv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