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從去年的《瑤溪二十四景》長捲開始,眾多畫家共同創作大型長捲是不是廣東興起的文化現象?
  周國城(廣州市美協主席):作為一種傳統的表現方式,長捲受到許多山水畫家的青睞。古時候文人畫畫,愛用手卷的形式,便於攜帶和互相觀摩交流,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都是用長捲的形式;長捲還記載了當時的社會現象,使其具有藝術之外的價值。長捲重新興起是必然的。廣東省在搞《廣東四大名山》圖捲,我們還將展開《羊城百花長捲》的創作。
  羊城晚報:集體創作長捲,不同畫家的風格不一樣,怎樣協調?
  周國城:這是大家關註的一個問題。不同年代的“羊城八景”分給不同的繪畫小組,組長會把握整體風格,最後由一個畫家調整整個長捲的風格。絕對像同一個人畫的,這不可能,要允許有一些不一樣。
  此外,要說像不像原來的風景,我們只能“盡可能地還原”。比如宋代“羊城八景”,大家都沒有看過,主創畫家會從宋代的繪畫風格當中去尋找、去摸索。我們在開筆前參考了很多資料,花了很大的力氣。
  ·何裕華 賴斯麟·
  何裕華、賴斯麟  (原標題:“盡可能還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q36kqjv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