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陳康亮)備受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在京召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會議議程讓各界對中國下一步的經濟改革充滿期待。其中,阻力較小的金融體制改革被寄予厚望,關於推進金融市場對內對外雙重開放的呼聲亦日漸高漲。
  “中國金融改革當下已步入深水區,深化金融改革已成共識。”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特別是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金融資源錯配情況嚴重,現有金融體制已無法滿足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升級的需求。
  趙錫軍認為,客觀地講,與土地制度、戶籍制度、國企改革等“硬骨頭”相比,金融改革應該是當前各項改革領域中阻力最小、效果最好的。“畢竟國內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前期基礎較好。”
  趙錫軍進一步指出,市場化仍將是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主脈絡,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可能在深化金融市場對內對外雙重開放方面大筆著墨。
  其中,對內方面,有望降低金融行業準入門檻,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推進利率市場化;對外方面,則將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以及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亦表贊同。郭田勇對中新社記者指出,對於當前的中國經濟時點而言,一個更為開放的金融體系,將有助於提高金融服務效率,進一步滿足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資金需求,有效避免資金空轉的現象;同時加速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國內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則提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曾提出,中國金融改革應“求得出一招能夠影響全局乃至滿盤皆活的效果”。趙慶明認為,“這一招”即是以大幅度實質性減少行政審批為重點,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趙慶明進一步指出,一個充滿活力的金融市場,往往需要監管層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拆除過度行政審批等門檻。“減少行政審批、放權給市場,有可能帶來滿盤皆活的效果。預計這一招在三中全會後會繼續得到強化。”
  事實上,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隨著大量行政審批事項的下放和取消,中國的金融改革步伐亦在各項政策中悄然加速。例如,7月,中國央行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盤活存量資金;9月,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署名文章,明確提出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10月,中國(上海)自貿區正式啟動,金融改革將進入深度試驗。
  “上述政策的出台雖已使中國未來一輪完整金融改革初具雛形,但仍稍顯零碎,預計三中全會將從中央的高度作出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並帶來政策效力的升級。”郭田勇說。
  而在趙慶明看來,金融改革的推進往往需要有相匹配的監管能力。“與一般的工商業不同,金融業本質上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其風險的爆發將對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金融業的開放和創新不應在監管真空中推進。”
  趙慶明指出,預計三中全會在推進金融改革的同時,將要求監管升級,即監管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執法轉變。比如針對目前國內方興未艾的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金融,在鼓勵發展之餘,可以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強投資者教育等方式防範風險。(完)  (原標題:中國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區 推進內外開放呼聲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q36kqjv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