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透視中央農地流轉意見三大突破
  土地政策首次明確“三權分離”
  能給農民帶來什麼實惠?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針對現實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用“‘三權分離’、兩個‘適度’、一份“負面清單”立下“新規”。
  “這是繼農村土地集體經營制度之後,我國農村土地集體經營制度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小映說。
  突破一:
  放活經營權同時保障
  經營者不能隨意“圈地”
  隨著全國大範圍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過半,許多擁有承包權、但是已經把土地流轉出去搞經營的農民擔心:他們對土地的承包權會不會喪失?這些土地會不會被現在的經營者“圈走”?
  曾是大包乾發源地的安徽小崗村,近年來全村超過4000畝土地被流轉出去建農業示範田。但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有著隱隱的憂慮:“土地流轉時間一長,會不會轉著轉著就收不回來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越來越多農民進城務工,有他這樣擔憂的農民不在少數。
  針對種種隱憂,意見明確提出,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這樣一來,具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民不但可以安心地離開土地進城務工,還可以享受到土地流轉帶來的經濟效益。“既放活了土地的經營權,又保障了承包農戶的權利。”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
  有專家認為,“三權分離”已是很大進步,但要讓農民真正吃下“定心丸”,還需要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把土地承包關係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突破二:
  明確適度規模經營的“度”
  防止出現“超級巨無霸”
  雖然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是規模化生產,但是這在一些地方被異化為“超大規模養殖”“巨無霸型種植園”,動輒一望無際的農場往往由於資金不到位、技術跟不上,或市場容量有限而被撂荒。
  一位基層幹部坦承:幾年前“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落到基層,唱成了“鼓勵多流轉、大流轉”的調子。一個區,甚至一個鄉鎮如果沒有一個流轉大戶,那麼農業的成績單是不好看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上一輪部分農村的“圈地運動”。
  這次意見首次明確適度規模經營的“度”:“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表示,意見中一個基本共識,是我國農業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和主體,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主體是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依靠力量,今後的農業扶持政策不能偏離了這個基本農情,因此“戶均承包面積的10倍到15倍”實際上是現有生產條件下的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堅持了這個導向,盲目追求超大規模種植就可避免。
  突破三:
  開出4大“負面清單”
  縛住濫用權力占地之手
  中國耕地退化面積已超耕地總面積40%,違規占地搞非農建設……近年來,一些違規、違法行為屢屢吞噬耕地面積,引發人們對於糧食安全危機的擔憂。
  針對種種問題,意見一連用了4個“嚴禁”:嚴禁借土地流轉之名違規搞非農建設,嚴禁在流轉農地上建設或變相建設旅游度假村、高爾夫球場、別墅、私人會所等。嚴禁占用基本農田挖塘栽樹及其他毀壞種植條件的行為。嚴禁破壞、污染、圈占閑置耕地和損毀農田基礎設施。
  專家表示,意見明確土地流轉的這些“負面清單”,划出了土地流轉的禁區和高壓線,對於基層政府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不過一些地方官員表示,下一步具體怎麼監管和問責地方政府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要防止“有禁不止”,就要完善土地管理中的執法主體和執法依據,而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這兩者都還有待制度健全。
  據新華社
  (原標題:土地政策首次明確“三權分離”能給農民帶來什麼實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q36kqjv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